案例1:熊女士46岁,患帕金森3年多
熊女士3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脚麻木,坚硬,活动不灵活,走路拖曳,并伴有嗅觉减退,诊断为帕金森。1年多以前,左上肢开始活动不灵活并伴有静止性震颤。
入我院前,熊女士起步转身困难,冻结前冲步态,药物治疗可起效两小时,但出现全身晃动。来到我院后,经医生会诊,为其行DBS脑起搏器手术,术后半月开机,开机后熊女士冻结前冲步态消失,走路不再拖曳,上肢抖动也消失了,熊女士很满意治治疗果,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!
案例2:陈女士44岁,患帕金森20多年
陈女士2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自主抖动,呈静止性,姿态性。随时间推移,双手抖动加重,7年多之前出现双下肢抖动,起步困难,冻结步态,4年前确诊为帕金森,行药物治疗,但药效随时间缩短。
入我院时陈女士四肢震颤,冻结前冲步态,全身乏力,经我院医生会诊,为其行DBS脑起搏器手术,术后症状即有改善,术后半月开机,开机后陈女士四肢抖动消失,走路姿势趋于正常,陈女士及其家人都很高兴!
案例3:唐先生55岁,患帕金森15年多
唐先生15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抖动,呈静止性,情绪激动时加重,伴有嗅觉减退、肢体僵硬、运动迟缓等症状,药物治疗,治疗渐差。
入院前可见静止性震颤,右下肢走路拖曳,身体偏向右侧,经医生会诊后,为其行DBS脑起搏器手术,术后症状减轻,术后半月开机,唐先生抖动消失,走路姿势趋于正常,唐先生及其家属非常喜悦!
DBS知识科普
在2014年热播的美剧《超脑特工》(Intellegence)中,主人公Gabriel是一名有特殊天赋的探员,他的大脑中植入了一枚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微芯片,能在有效距离之内接收或控制电磁频谱。
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用大脑直连接入互联网、Wifi信号、电话通讯和卫星数据的人类,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遍及世界的“电子网格”中获取所需的信息。他仅凭大脑就能入侵世界上任何数据中心或者获取关键情报,保护先进的利益不受到“敌人”的威胁。
在许多其它科幻电影中,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桥段:通过植入大脑的一些微小的人工系统,可以改变、植入记忆,或者让人变得无所不能。这些看上去似乎很遥远的技术,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诸多神经系统疾病。
脑起搏器是一种神经调控技术。主要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,放出高频电来刺激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,电刺激信号干扰异常的神经电活动,从而减轻患者运动障碍症状。而其又被称作“大脑起搏器”疗法。
一听说“起搏器”,我们一般联想到的是心脏起搏器。慢性心脏病患者依靠这种小小的起搏器继续活下来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,电池收缩,电极变得越来越小却更准确,心脏起搏器也越来越小却更复杂,医生还可通过无线遥测为了解病人心脏的实时状态,为病人制定健康计划。
如今,起搏器摇身一变,“进化”成“脑部的起搏器”——深度脑刺激术,用来治疗神经疾病。在先进,深度脑刺激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病,它还能缓解其他病症,比如强迫症、抑郁症、慢性疼痛和癫痫,甚至有可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(老年痴呆).
DBS技术原理
脑起搏器是治疗帕金森病治疗中的较大的。通过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,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信号,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,使病人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。
所谓“脑起搏器”是脑刺激器的通俗名称,既将一支不足1毫米粗细的精细电极,在患者大脑上准确定位后,放置到脑内的特定部位。这支电极与火柴盒大小的微电脑刺激器相连接,通过微电脑刺激器发送个性化的电信号,整合大脑的相关信息传递,使人体的活动达到协调状态。而安装电极既不损伤大脑,也不会改变大脑的任何结构。微电脑刺激器通过患者的皮下“隧道”植入到胸前皮下,皮肤表面没有任何痕迹。通过对微电脑刺激器参数的调控,患者即可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状态。
医生用手中的遥控器对准埋置在患者皮下的微电脑刺激器,就可以调控需要的参数,改善患者的病态,原来患帕金森病不能走动的“木头人”,转眼就能走动了;原来肢体颤抖不停患者,调节器一按,患者就会变得安静了;原来肢体疼痛难忍,不知不觉中,疼痛便消失的无影无踪;原来患强迫症不停歇地重复做一件事,遥控器也可把这样的顽固念头抛在九霄云外。
“脑起搏器”即脑刺激器治疗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,甚至解除其中的一些症状。而且,“脑起搏器”的刺激作用是可逆转的,关闭刺激电源,其作用随即停止。其次“脑起搏器”不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,其安全程度比“细胞刀”造成的毁损手术要高。
热点问题: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.